染色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文化,在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因为色彩而让世界绚烂。人类从大自然吸允色彩,把这种炫丽配在衣服上,来影响生活。染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但每个地方对色彩的认知都有不同的见解。布依族文化就向我们呈现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
蜡染兴起于汉代,唐王朝时代得到很高的发展,此后在中原地区长期失传。但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却幸存了下来。布依族蜡染有着久远历史并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布依族的蜡染布记载。《宋史》四九三卷中曾记载:“南宁州(今黔南惠水县)特产……蜂蜡、蜡染布……”南宁州在今贵州惠水县境内,自古以来就是布依族聚居区。
布依族蜡染是自织自染布。其绘制方法是,用铜片制成各种形状的蜡刀,以蜂蜡为防染剂,制作蜡染时,先把蜂蜡加热,熔成蜡汁,然后用蜡刀蘸上蜡汁,在平铺的白布上绘成各种花纹图案,蜡汁凝固沾附在布的两面,点绘毕,将布放在靛蓝染缸中浸染。染好后将布放入沸水中煮脱蜡质,即呈现白色花纹图案,成为美丽的蜡染布。
这种制法,《宋史》中不仅有记载,且清代史书上所载的“青花布”,也指的布依族的蜡染布。清乾隆《贵州通志·苗蛮》:“永丰(贞丰)、罗斛(罗甸)、册亨等县……妇女首蒙青花布手巾。”民国初年的((关岭县志。访册·苗夷》记载:“布依妇女长裙细褶或青花布为之。”青花布即为蜡染布。蜡染布的图案多为茨藜花、涡状花、波状花或描摹龙爪菜。品种有被面、垫单、包布、头帕、背扇、围腰、衣服、裙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