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守艺中华首页 > 手艺 > 正文

纸上生花 匠心守艺——“汉纸越千年”观展侧记(3)

2018-01-25 10:43:12    中华网  参与评论()人

纸上生花 匠心守艺——“汉纸越千年”观展侧记

镜观汉纸 见“微”知著

本次展览的内容,主要包括古法接续、灰度实验、材料探究三个部分:集中展出过去七年中贡斌与德承贡纸坊用传统方法恢复制作的部分手工纸纸样;对纸的各类研究作品,特别是纸在艺术创作中与墨的关系;国内多位知名艺术家使用贡斌所造的古纸创作完成的艺术佳作。

同时,这次展览也开创了多个首次。比如:每一件展览的作品下面,都标注了详细的笔墨纸砚的属性,即艺术品的材料元素。而且,这次展览也是第一次在现场提供显微镜,向公众呈现古代书画纤维的状态,通过微观世界看纸的构成,了解纸的韧性和耐力。创造一张纸所用的材料多种多样;不同的造纸材料,在显微镜下的纤维结构也是截然不同的。好的材料造出来的纸,纤维结构是紧紧结扣在一起的,耐水,耐保存。不同捶打次数,显微镜下呈现的不同紧实度。这次展出的汉纸,就是德承贡纸坊团队经过多次实验找到最适合造纸的植物纤维为原料,并且还原真实的手工制作过程制作而成的。这种纸紧度高,表面光滑,经得起岁月考验,也是我国古代很多书画至今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

纸上生花 匠心守艺——“汉纸越千年”观展侧记

灰度实验 完美契合

在本次展览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墨与纸”的灰度实验。这个实验,很好的解释了纸的紧度不同,遇上墨汁所产生的灰度也不同,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就会发现纸的紧度越高、品质越高,与墨汁结合之后的效果越好。现在很多学习书画的人认为,书画水平高低,完全取决于技艺水平和造诣,往往忽略了“纸”这种媒介的作用。

德承贡纸坊在过去七年中,通过对造纸技艺的深入研究,发现并掌握紧度最佳的制作工艺,生产出的汉纸达到了纸与墨结合后的最佳状态。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绝对是功德无量的。

纸上生花 匠心守艺——“汉纸越千年”观展侧记

纸寿千年 古法传承

人们通常对各种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东西,习焉不察。一直以来,贡斌都在强调:现在充斥在市面上的所谓的“纸”,与真正能够代表中华文明高度的纸,纯然属于两个系统。前者,不仅带来环保与污染问题,更影射出现代文明的痼疾,就是用不断进化的新技术,来解决错误方法所造成的问题,并因此产生新的问题。简单来说,前者属于木浆体系,仅能完成传播功能;而后者,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汉纸,属于韧皮纤维系统,能真正实现“纸寿千年”的传承功能。而材料与工具造就的传统造纸工艺,从元代起就已基本失传,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文物修复所用的造纸工艺,都是明清系统的工艺。

这些年,贡斌要做的,则是接续与还原元朝以前的传统造纸工艺,找到他理想中的“真纸”——这种真,成了他面对世界的基本前提。而造出这样的真纸之后,更重要的,自然是要应用于艺术创作。这次展览中,运用这些古纸创作的作品,也是一个很大的亮点:比方说,摄影艺术家老太先生首次尝试把德承贡纸用做相纸,经过两天浸泡、四五十次的水洗,成功的把影像呈现出来。还有,李哲先生的微喷画作,使用手工纸营造出卓越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在与日本和纸交流会中荣获交流特别奖。当然,更多的应用在于传统山水画,对北宋画风颇有研究的艺术家贾鹏,用德承贡纸的三桠皮纸,取清代松烟,在古人基础上稍加己意绘制,呈现给我们的画作,极具传统风骨。

纸上生花 匠心守艺——“汉纸越千年”观展侧记

一带一路 文化使者

这次展览的开幕式,同时也是中国汉纸研究发展中心的成立仪式。中国汉纸研究发展中心,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手工纸研究所牵头倡议成立,旨在讲好中国汉纸故事,增进文化交流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丰富汉纸文化的内涵,让世界更好的认识汉纸。今后,将逐步确立全球汉纸的标准,帮助各地域的汉纸系统更好的传承发展。本次“汉纸越千年”展览,就是中国汉纸研究发展中心在2018年的重点项目之一。

中华民族华夏文明有关造纸术载于典籍始于汉代。纸的根源和起点,都是基于汉纸的造纸系统,从传统以来不断完善中制造出来的。纸张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走向世界,促进了各个地域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使得古往今来全人类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成为可能。二十一世纪,中国实现民族复兴,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框架,汉纸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使者,自然承载着古往今来的文化使命。未来,“中国汉纸研究发展中心”将致力于联合世界上手工造纸产业等各个方面的机构与专家,齐心协力完成传承历史的使命。

文/觽堂文化

摄/杨红军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造纸

精彩专题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