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守艺中华首页 > 手艺 > 正文

习武,一种生活方式

2018-11-21 15:15:59  杨红军  中华网  参与评论()人

“半年前开始,我们就在策划一个新的活动,主要是想把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与其他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文化娱乐结合起来,也就是‘太极+’的一种模式。在这样的活动里,参与者可以跟家庭成员一起参与进来,达到强身健体,融洽家庭氛围的目的。”现在就职于北京辛庄师范学校的张宁这样描画到自己的新想法。北京辛庄师范学校是一所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教育机构,日常里,张宁主要负责学校的武术培训课程的设计、邀请教师、招生及教学工作。“太极+”的模式就是他根据对学员们的需求想出来的,这在他看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张宁指导学员练习站桩)

(张宁指导学员练习站桩)

自幼习武师从名门

“我自幼喜好中国传统武术,从中学开始,就跟随北京武术协会形意拳研究会会长-----邸国勇先生学习形意拳。在大学三、四年级,连续两年担任学校武术协会主席,还曾在首都高校武术比赛的传统一类(形意拳)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大学学的专业虽是应用数学,张宁却对中国武术情有独钟,一直把它当做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习精进着。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张宁将练武作为日常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他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与推广武术的社会活动。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并争取将武术比赛列入奥运比赛项目,他作为“百万网民申奥活动”派往瑞士代表团成员之一,随团拜访了国际奥委会总部,并将此次活动的签名的光盘及大旗送达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让我非常高兴的是,如大家所愿,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此后,国际奥组委批准将武术比赛列为了北京奥运会的特设项目。”回忆往事,张宁记忆犹新。

虽非“科班出身”,张宁却从没放弃在中国武术方面的学习,不断拜师学艺。“十年前,我开始跟随武术家马世琦先生继续练习形意拳和吴氏太极拳,后又跟随钟鹰扬老师学习杨氏太极拳,正是跟随这两位老师的学习经历与亲身体验,改变了我对中国武术认识与理解。”在跟随诸位大师学艺过程中,张宁也在不断加深着对中国武术精髓的理解与认知。

(张宁拜马世琦先生为师)

(张宁拜马世琦先生为师)

用科学解读中国武术的奥秘

在师从名师的过程中,张宁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他说,中国武术的教学方式是“口传身授”,这种源自古代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像武术这种综合性运动的教学,但问题出在“口传身授”的内容始终在沿用古代的描述方式,大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例如:“力量源自丹田”,“抱臀松腰”等等。“徒弟在跟随师父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抽象描述的理解各不相同。一代传一代,每一代都有自己的理解,到了现在,其实很多中国武术已经偏离了最原初的样式。”

这种描述方式即便是自幼习武之人都难以心领神会,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就更难了。“现代人大都受过科学教育,需要把运动机理讲明白、动作规范的标准讲清楚,这样人们心里才信,才肯行动,才能坚持。”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理解与接受中国武术,张宁自学了“人体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现代筋膜理论”、“徒手康复治疗及针对性练习”等与武术运动的课程,尝试用科学的理念向学习者阐释中国武术的原理和功效,以简单直观的方法解答问题,让普通大众在观念上能够理解和接受,大大消除了人们对武术运动的神秘感和质疑。

“就拿‘站桩功’来说,大家都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我经过学习和研究发现,练习站桩有益健康的机理之一,就是通过放松日常经常用到的脊椎表层肌肉,从而达到锻炼增强深层肌肉的目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不中途放弃,坚持练习,张宁又根据运动解剖学、康复训练方法,重新构建了武术的训练体系,初学者坚持练习的比例大幅上升,节约练习时间80%,训练效果成倍提升。

(张宁在广场打太极拳)

(张宁在广场打太极拳)

强身健体洽和家庭关系

“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现在大家练习中国武术的目的已经很少是为了技击,而更多的还是为了强身健体。”也正是基于这个发现,张宁才萌生了要创立“太极+”的活动模式,满足大家对中国武术的“别样需求”。

这种新的活动模式同样与张宁的工作环境分不开。辛庄师范学校位于北京郊区的辛庄村,村内现驻有辛庄师范、南山华德福学校、辛庄学堂等教育机构,村民大部分是主要由学生的家庭组成,辛庄村已经成为一个“新教育”为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而辛庄师范不断邀请来自全世界优秀的老师来讲学、交流,讲学的内容包括中医、儒释道经典文化、中国传统音乐等。

“我在组织培训的过程中也会经常聆听各位大师的讲座,也会偶尔与他们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就萌生了要把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与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大家带着自己的亲人一起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能学到很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亲人之间的沟通与感情。简而言之,我就是要为大家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张宁这样介绍到自己最近的新想法。

有了这个新的想法,张宁就把它告诉了身边的同事、学员,争取大家的意见。“大家对这个想法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此外,他们还想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点子。正是有了这些意见和建议,我才开始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调整,力争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

经过大半年的酝酿与调整,张宁的想法也日渐成熟了,“我希望能在即将到来的元旦把自己的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再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文/杨红军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关键词:

精彩专题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