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守艺中华首页 > 手艺 > 正文

【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杨阳:传承传统工艺需要两条腿走路

2017-12-29 18:26:18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人

对杨阳教授的采访过去几日了,一直不知该如何下笔写这篇采访稿,原因并不是因为所谈所讲过于学术导致外行的我们听不懂,相反,正是庆幸自己听懂了,但能否将其所谈所讲消化吸收,再提炼成文、呈之于众,我心里没谱。

这种感觉恰恰和我们此次对话中所谈及的各种状态颇有类似,其中不乏传统手工艺学科的建设缘起,非遗保护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问题,还包括当下文创产品的衍生思路等等,其中,都暗含着一系列探索、发现、理解、创新的过程,或者可以直白点说,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2017年10月1日,杨阳教授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活动上分享个人见解

摸索中前行前行中进步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进程中,伴随着社会的转型、生产及生活方式的转变,依附在农耕文化上的大量民族、民俗文化正在退出历史的舞台。正因如此,业内人士曾一度将抢救“非遗”的紧迫性比喻成是和时间、城市化、全球化速度赛跑。

“不管是从意识上还是行动上,我们国家对于这个问题的反应都不算早。”在杨阳看来,如果说把2001年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内非遗保护工作开端的话,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则全面燃起了国内民众对非遗的热情之火。“现象本身很值得我们反思,但不管怎样,人们对非遗的认知慢慢在扩大,从国家层面上,也经过几年的努力于2011年颁布实施了《非遗法》,只是在这份纲领性文件的背后,具体到执行细节和贯彻落实方法,一路上也是困难颇多,一直处于摸索着前行的状态。”

2017年夏,杨阳在河北廊坊考察传统手工织毯。

因为所教专业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工作中也常与政府部门合作进行非遗保护的推进工作,杨阳对其中遇到的困难感触颇深。“从官方层面来说,最大的难题是专业人才的缺失,只能依靠各层级文化干部从头学起;民间层面虽然从较早开始就有一批学者,包括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或从艺术创作角度、或从教学科研角度来推动这项工作,但过程中坎坷重重。”

究其缘由,杨阳觉得这跟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解放以后,西方教育似乎占据了我们的教育主线,从上至下对民间文化的态度都存在被低估的现象,加上特殊时期对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学科研究所造成的影响,这些都大大阻碍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实际上,杨阳的父亲杨先让先生便是其中“早期推动民间传统文化研究学者”中的一个重要成员。1981年以后,杨先让受当时美院院长江丰之命协助组建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1984年又将该系改建为民间美术系,还曾于1986年至1989年,出入黄河流域十四次,潜心考察民间艺术,将二十余万字的记录整理出版成《黄河十四走》,开出了一条抢救民间艺术的新路。

2017年夏,杨阳在江西考察夏布生产现状

精彩专题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