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守艺中华首页 > 手艺 > 正文

道是平常——地扪侗布(3)

2018-01-03 16:36:38    中华网  参与评论()人

染晒侗布是件复杂且繁琐的事情,长年累月、一遍遍三十多道工序。

来年入秋采摘的蓝靛草,切碎与石灰粉搅拌,加入水后沉缸,几经换水,7、8天后所成的靛泥就是染料主体。

将自家做的手织布热水洗过后,投入染桶,拿出来后,洗去布上的残渣,再晾晒。布匹成为深蓝色后,还不算完。投进一种被当地人称作Nao或Guang(经证实为”薯莨“),类似薯类根块捣烂挤汁所制成的红色染料,反复搓揉、煮、晒后,使布匹成为透青而带红的颜色。

其后,将布匹晾干后叠折在一起,抹了蛋清,用木槌反复捶打将近半个多月,直至侗布被捶得闪闪发亮。最后用牛皮熬煮的胶浆涂上一遍,才做成这既挺括又不失柔软、青底带红的侗布。

道是平常——地扪侗布

道是平常——地扪侗布

①②摄影丨叶哲涵

论说起来,侗布的染制工艺也并不算有多特别,国内不少地区都有类似的技艺留存:云南的染扎、江浙的夹缬,就连同在贵州、邻近地扪的丹寨也有着蜡染著称。

然而,寻常日用,如侗布此种承载着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物件,单纯地评价其技艺、手法乃至艺术价值的高低是没有意义的。

如山本耀司所言:“人力强制作用下的完美是丑陋的,东方美学的动人之处,大概就在于保存了一点自然、朴拙的东西。”

地扪侗布,所用不过是房前屋后的天然植物染料,长达几个月、三十几道工序最终所呈现而出的,无外是一方幽蓝轻泛棕红,挺括、带着轻微光泽的素布。然而,在它身上凝结着的是一方水土、一地风貌,更有着当地人的品性。

道是平常——地扪侗布

精彩专题

热门排行